陳女「圓圓」自中一被同學取笑肥胖和排斥後,便開始節食,導致體重急降和不時嘔吐的現象,醫生斷症為「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並轉介精神科醫生跟進。厭食症是一種對自己身體形象和對食物的情緒偏差,以一種不健康的態度來應付情緒問題,甚至精神病。在香港,男女都有此精神症狀,但女性是男性的十倍,其中十三歲至二十歲的少女,佔病者85%。
圓圓以她有決定自己進食權利為由,拒絕進食及治療,令母親陳太和醫生都束手無策!她用「基本權利」拒絕「厭食症」的治療的理由是「愛美」。「愛美」是人的天性,這本身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現代社會以瘦身為女性審「美」的標準!故此不少的女士們,尤其是青年的女子不斷追求這些類似明星或模特兒纖瘦身材,旨在得著別人的欣賞,但得到的後果卻是患上「厭食症」。這種情況在歐洲尤其嚴重,法國因此於2015年立法規定模特兒的身體質量指數(BMI) 要高過最低的要求。
身體和精神治療方面,醫生會用盡各樣的藥物和方法誘導患者進食,回復體力,朝向更理想的身體質量指數(BMI) 。但是,「厭食症」的病患者在脫離危機後,仍會千方百計拒絕治療,圓圓也會如此,因為她不願任何外人破壞多時瘦身的努力與成果,故並不認同自己真正有「病」。
故此,此病之治療乃需要輔以專業的心理治療,尤其是採用認知行為治療法。治療師要從患者對「肥胖」的恐懼瞭解她自我形象的核心思想與理解,明白她為何要不顧一切拼命瘦身!治療的目標乃把負面的自我信念以正面的價值觀取而代之!她要相信無論自己無論肥或瘦,仍是美麗的女子,也不懼怕別人的評價,不受別人接納與否所影響。這樣,她才會喜歡進食,吃有營養的食物。
基督信仰教導我們的價值不在乎我們的外貌,外在美不比內在美重要。智者曾說﹕「艶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唯有敬畏耶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箴言31:30〉
李耀全博士
「醫、法、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