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把自己的平安賜給你們;我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給的。你們心裡不要難過,也不要恐懼。《聖經新譯本》〈約14﹕27〉
近日,透過電視、電台或網絡世界,我們看見各類發生在香港這繁華大都會負面新聞,其中「嚴重精神病者在港鐵車廂縱火案」更加令人擔憂一連串潛在的危機已漸浮現在人群中,為普羅大眾的心靈帶來更多的恐懼和衝擊。「平安何處尋?」「神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腓4﹕7〉事實上,平安是來自您我靈裡的內心深藏處,正如主耶穌這樣的應許。
文﹕謝芳
在今期由資深精神科專科醫生麥基恩醫生、陳玉麟醫生,及資深個人、婚姻與家庭治療師李耀全博士專責的「三劍俠」版面,他們將會從精神病分析和心靈健康的角度出發,提醒人們如何在負面的情境裡尋得平安的同時,走出對精神病人的標籤和歧視的固有觀念。
絕大部分精神病患者沒有攻擊性
麥基恩醫生指出,這宗「嚴重精神病者在港鐵車廂縱火案」發生後,很多的報導焦點都在涉案者是長期精神病患者方面。「大家不要因這慘劇涉案者是長期精神病患者,就將精神病患者標籤成有危險性的人物。事實上,精神病患者是社會上最弱勢,最受人忽視和歧視的一群;而他們家人所受的壓力更是不為人所能理解。」
不要刻意刺激或挑釁病者
他坦言,很多人認為精神病人必定有暴力傾向,行為難以預測,但事實上,大部分的病人自我傷害的機會高於傷害別人,有暴力傾向的只佔極少數。「從精神醫學角度來看,精神病有很多種類,如何診斷這病人是否具危險性,他病前和病後的行為記錄都是很重要的參考,如病者有暴力傾向或放火的行為,就要小心;如果病者自小文靜純良,就不需害怕。」不過,麥醫生提醒,即使絕大部分精神病患者並沒有攻擊性,但也不要刻意刺激或挑釁病者,因為每個人在危急關頭都會作出自衛反應!
對於有人擔心精神病患者何時復發會令人防不勝防,麥醫生指出,雖然一般人是難於作專業的判斷,但從一些的明顯行為也是容易觀察到的,不用緊張。「不要以為『自言自語』、『眼神閃爍不定』的人就患有精神病,事實上,常人都有一些疑似病徵的行為現象,故不要捕風捉影。」他指出,患上精神病不值得大驚小怪,由於各類的精神障礙相當普遍,自己或身邊的親戚朋友或下一代也有患上精神病的可能性。
當局應精神科服務普及到社區層面
根據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一篇「政府須加强對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的文章指出﹕「今次悲劇,亦揭示政府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不足。本港現時有20萬人患有嚴重精神病,當中患有精神分裂症有4.8萬人。根據醫管局現行安排,嚴重而情况並不穩定的病者會被排在特別照顧行列,有個案經理跟進病情,提供持續而個人化的支援。可是,個案經理與病者的比例非常高。根據2015-16數字,醫管局共有327名個案經理,但處理病者達15,400人,比例是1比50;而在個別醫院聯網,人手短缺,比例更達至1比60至70。」
陳玉麟醫生指出,現在確有精神病患者「求助無門」的情況。「政府精神科門診候診期長,部分在經濟上不能負擔私家醫生診治費用的患者,在候診期間會感到沮喪及無助,可能最後放棄及早醫治的念頭。故當局應該將精神科服務普及到社區層面,改善收費和輪候時間,讓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
培育包容和守望的睦鄰關係
陳玉麟醫生表示,精神病患者十分需要人們的關懷和支援。如果我們刻意與之隔絕,當他們遇上事情,自己和家人都不敢主動求助,問題會深化,直至某一天不能再忍受時,就會做出一些激進的行為。故此,社會上的人與人之間,大家要培育一個包容、信任、支持和守望的睦鄰關係,而不是發生事故時,才去互相指控斥責﹕「為何弄致如此的困局?」
陳醫生認為,在這次的事件,也看到了很多危機處理不足之處,「從電視新聞裡,看到現場有很多人到處走動,忙著拍攝和錄像著火的車廂和傷者;也有人用衣物拍打傷者身上的火,這都是不妥當的做法,如不小心,或會傷及自己或加重傷者的傷勢,故政府和學校應該加強如火災現場自處和正確的救火方法等安全意識的教育。」
建立正向心理健康的人與社群
李耀全博士指出,我們一般人對精神健康持掉以輕心和一知半解的態度,認為自己可免疫,「精神病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故只留意一些較為嚴重的病例與出事的案件,認為這些才算是精神病,此乃錯誤負面的標籤。實際上,精神病分輕度、中度和嚴重不同程度的嚴重性,所以病要從淺中醫。同時,在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心理學已展開了新的一頁,就是以正向心理入手進一步正視各種的精神病。「正向心理學旨在加强人內在的正能量,强化人抗逆的能力,減少精神病嚴重急劇地惡化。當病情未到「困局」前,除了藥物的幫助外,正面的措施的應用,就可以大大減少患者陷入類同自殘行為。」
李博士認為,此次在「嚴重精神病者在港鐵車廂縱火案」中值得我們探討的是﹕「為何病者選擇在公共人多的場所自殘?」「他有甚麼訊息給我們呢?」「他是否知道在車廂的行動會波及其他無辜的人?」「若他有此認知的能力,目的又何在呢?」「除了生理與病理的元素外,影響人精神健康還有甚麼其他的元素呢?」「人為何會進入死胡同,在走投無路之時而想自盡?」「人們心靈的深處所隱藏的生存意志人人不同,有人堅强而有人卻那麼軟弱?」…針對這些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治療法,包括存在主義治療(如意義治療法);而信仰(往往也可以給絕望的人減少自尋短見的傾向,如基督教的信、望、愛信息。正如俗語所說﹕「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