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父母極擔心子女升中後即將進入反叛期,甚難掌握他們的想法。作為一個擔任廿年的兒童及青少年的EQ教練而言,我所看到的事實是,在每個孩子成長關鍵期也有其反叛的可能,問題在於父母愈是擔心就愈加強對他們的保護,甚至控制,這反成負面的果效。
曾遇上一對父母,也是資深的輔導工作員,他們很重視教養兒童的基礎,每天晚上都必定用半小時輪流與兒子聊天和開檢討會。當中討論包括孩子應要進步及確保他是否有解困的能力。但這對苦心的父母卻憂心忡忡地與我分享,兒子常會因同學的若即若離而導致情緒波動、沒有心情做功課、影響睡眠質素,最終更把怒氣遷移到父母身上。我相信,他們最不甘心的是「用盡所有輔導手法也未能開解兒子的心結。」
當我與這位十二歲的青少年聊天時,發現他十分敏感於對方用甚麼輔導手法來開解他,但我卻採用「拆炸彈專家」的方式,與他一起分析「對事情使用不同拆解方法」的利弊。我發現他對這種聊天的方法很感興趣,享受不設限及不作任何偏見的情況下,有表達的自在及思想自由的可能。我給他一個意見,就是肯定自己對人和事上有即時反應力的天份,只是在作反應前適宜多作預期想像有哪些障礙物,並練習好在危急關頭下的三個反應,那就不會將自己陷於「挨打」狀態而喪失士氣。
我提醒這對父母,不要嘗試假設兒子所遇的問題就是他不能承受的,只是在這調整的階段中,需要父母肯定他的內在潛力早已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只需鼓勵孩子現在所面對的困難,只是欠缺一個有效的方法,及後加以熟練便能成功。
作為一個家庭調解EQ教練,在此個案中,讓我反省到,在豐富的人生歷練中更要小心,不要只信賴自己的直覺及曾累積的成功經驗早作判斷,反之要多用微調的自我覺察力,來質疑那些深信不移的想法是否同樣地適用。
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弗 5:10〉
馬君蕙主任/余德淳博士 EQ訓練研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