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神童程智問:
「我十分有興趣認識人際關係,常在圖書館搜索心理學書本。我看見這些書本的作者都提醒說﹕『如要避免言行傷害別人,首先應該細心反省自己有否一些破壞因素。』請問有否一個核對總計,讓我每天學習反省?」
根據所搜集的資料,大約共有十個破壞因素牽制人際的和睦,我們可以洞悉及予以標記﹕
(一)完美者事事盡善盡美,準時及要做對;常常因責任心重,而感挫折不愉快。
(二)批判者負面看人看事看環境,專找錯處,多偏見;不快樂多焦慮,對某個人及公眾有兩副臉孔,有「若不挑剔,對方便懶」之態。
(三)控制者欠耐性,專是否定人,相信「嚴加管制才可事成。」
(四)極端成就者好競爭,以外表成就為自我接納的條件。
(五)極端警覺者懷疑心重,高危險意識,誇大困境。
(六)極限理性者感情冷漠,相信「處理情緒是費時。」
(七)過度勞動者易分心,需高挑戰,相信「多戰績才是活好短暫生命。」
(八)逃避者逃避困擾,相信「延後事情便可過渡。」
(九)討好者常在小事上討人歡心,只想別人接納甚至依附。
(十)犠牲者想退出,透過受苦,想得別人愛憐,但覺得無人了解。
惟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角色仍需分為偶然的、慣常的和強迫行為,以及某些環境會帶來高刺激。所以我們需要及早自我反省,才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
「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 139:23-24〉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