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之火正漸燃抗起


《談天說道》福音專輯逢週三在《明報》購買廣告版面刊登,本期為2016年9月14
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如經上所說:他廣施錢財,賙濟窮人;他的仁義,存到永遠。
《聖經新譯本》〈林後99

「有時我們以為貧窮只是捱餓,衣不蔽體,無家可歸。但真正的貧窮是感覺不被需要、不被愛、不被關心。」這是德蘭修女的格言。事實上,全球的貧窮問題仍是關注焦點,而香港在全球28個先進經濟體系中貧富懸殊排名第一,平均每5人就有1人生活在貧窮線下,謀求生計只為糊口。我們如何回應本港嚴峻的貧窮現況?現有一團「抗貧之火」正漸燃起,由教會開始,延及商界及學界,齊心關懷貧窮!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
編輯﹕謝芳

「消除貧窮國際日」 (前名為國際克服赤貧日) 可以追溯到1987年10月17日。當日有10多萬人聚集在《世界人權宣言》1948年的簽署地巴黎特羅卡德羅廣場,向赤貧、暴力和飢餓的受害者表示敬意。他們宣佈貧窮是對人權的侵犯,並申明需要携手確保這些人權得到尊重。自此每年的10月17日,來自不同背景、不同信仰和不同社會階層的人都會聚集在一起,重申他們的承諾,表達他們對貧窮人的支持及關注。聯合國邀請各國於「消除貧窮國際日」紀念生活在貧窮之中的人,共同致力克服赤貧,以實際行動處理匱乏問題,使生活在貧窮的人與他們所屬的社會對話及互相了解,同心協力使每個人的人權得到尊重。

340教會及機構響應

 為響應「消除貧窮國際日」,「教會關懷貧窮網絡」(簡稱「教關」) 於2012年開始邀請全港教會參與「教關10.10.10.抗貧運動」,就是在10月份的聚會中,用10分鐘為貧窮人祈禱,並且鼓勵信徒特別奉獻(10元或其倍數)予教會的關懷貧窮事工,一同關注及記念貧窮人的需要。由2012年首次舉辦有12間教會參加,到2015年參與教會及機構已增至340間,實在令人鼓舞。

由「愛心飯堂」到「迦嚐便飯」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九龍迦南堂,是其中一間教關伙伴的教會,李世容牧師分享參加抗貧運動後,教會在關愛扶貧服侍上的轉變。他說,2004年初推行「愛心飯堂」,以動員弟兄姊妹落實服侍社區,經「工業福音團契」及「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轉介一些區內家庭,安排家訪,最後邀請到合適對象參加由本年6月開始、逢週三晚之「迦嚐便飯」免費熱食服務,服侍共15個家庭對象。而其中最令人鼓舞的,還是教會有十多位弟兄姊妹,願意成為恆常社區關注活動的義工,每次活動完結後均會分享服侍情況及感受,並為服侍對象祈禱。教會未來希望聯繫區內小學的校長,尋找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參與「迦嚐便飯」。

派飯、探訪、義務補習

另一間伙伴教會的牧者、基督教迦南堂鄭家輝牧師表示,他兩年多前認識教關,由認識到參與,箇中不單更深地認識香港的貧窮問題,更重要是體會到如何由知性層面到實質踐行抗貧。相信沒有人會反對扶貧。但如何能有效地將愛與關懷、物質與技能落實於困苦的人當中,這確實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所以在這年間,教會與教關合作,開展了派飯、探訪劏房戶、物資送贈、義務補習,以至與不同的中、小學合辦關懷貧窮課程。

他們與整條邨的社福機構成為了友好,互相分享資源。甚至連街坊商舖都成為友鄰,一些商舖偶而會送贈多餘的物資予教會以轉贈其他街坊。參與其中的弟兄姊妹亦有很大得著,會友小清表示︰「我之前覺得只要花點時間幫助人就可以,現在明白要切身了解對象的感受和需要。」會友逸僖則指︰「我由以前只懂得同情受助者轉為更懂得同理,這使我們建立更深的關係,服侍時更投入。」

目前基督教迦南堂每週派飯兩天,每月一日探訪參加免費熱食服務之長者。領取熱飯2年多的鄭美娟感言:「我能取飯感到高興,教會除了派熱飯給我之外,更教導我凡事不用憂慮。」

一百次感動,不如一次行動

「1017 唔食都得」運動發起人司徒永富,當初構思這個運動時認為﹕「『食飯』是每天基本的需要,特別是中國人更為重視,活著是『為兩餐』。時至今天,香港人注重健康,會推行『星期一食素』或『斷食』,對食物質素要求更高。」他鼓勵各界在當天少吃一餐,用吃飯時間來記念本地貧窮人士的需要,把省下來的錢捐予有需要的群體。「雖然一餐飯錢不多,但『集腋成裘』,加上聯合社會上各人的力量,成為群眾運動,將發揮更大影響力,讓社會中資源匱乏的一群獲得關心及支援,建立一個共融關愛的社會。盼望『1017唔食都得』運動能延續下去,持守著『永續』的觀念,努力為下一代建立和平公義的社會。」「與其一百次感動,不如一次行動!」

抗貧之火蔓延至商界

 自2014年起,教關每年鼓勵大眾以少食一餐記念貧窮人,並捐款予扶貧服侍。今年將與商界及專業人士基督徒團契於10月17日合辦是次活動,志在邀請120位在商界工作或屬專業人士的基督徒參與,連結及整合來自不同單位、團體和機構參與者的意見和資源,並鼓勵他們透過自己的群體推廣抗貧服侍的需求,並運用他們的專業,合一服務本港各區的基層人士。

抗貧之火蔓延至學界

 其中今年新增的繪畫及攝影比賽環節,得到學界的熱烈回應,有超過60間學校及機構參加,參賽作品超過1000份。教關期盼透過是次藝術創作比賽,以視覺藝術及圖像等表達方式,提高學生對香港貧窮問題的關注,推動他們關心本地有需要的群體。其中一間參賽畫室表示學員們生活富裕,有自己的房間,但當導師透過一些貧窮人的生活照向學員分享弱勢社群的生活狀況時,學員都感到非常意外!畫室更藉此讓學員思考可以如何參與扶貧,認為是次比賽是一個很好的生命教育。是次比賽頒獎典禮將於10月29日下午假K11 Art Mall舉行,優勝作品將於同一地點展覽至11月6日,鼓勵市民大眾共同關注貧窮問題,同時可捐款至兒童發展基金成長嚮導計劃(Child Development Fund Mentorship Program),支援本港弱勢兒童。

為推動學界關心基層需要,教關亦到學校提供「香港貧窮狀況」和「食物回收及再造服務」等專題講座;為學校設計了一系列體驗活動,如安排學生參與教會的派飯及探訪老人院活動、參觀食物回收商以了解食物再造的運作等,進一步認識如何幫助基層人士。參與學生都有深刻感受,表示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為別人奉獻,是一種很幸福的事,同時反省到自己的生活是多麼富足,希望日後也可以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無論你是教會的信徒、學生、老師、家長、上班一族,甚至一般市民,也鼓勵你化感動成為行動,一同參與「教關101010抗貧運動」或「1017唔食都得運動」,關注及回應本地資源貧乏一群的需要。

 

ATT00037.jpg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