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對社會的抱負和承擔,陳太甘願放棄商業機構高薪厚職,滿腔熱誠進到一所非牟利機構作發展主任,其高尚的情操實在令人欽佩。可是工作間的人際關係、你虞我詐、辦公室政治卻令她吃不消,使陳太的情緒嚴重受影響,她可能患上了「抑鬱症」。我們可以從精神醫學的角度去分析。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疾病的殘疾原因。但「抑鬱症」患者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患上此症或因諱疾忌醫而造成延誤診治和治療。未經治療的「抑鬱症」會影響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包括思想、情緒、行為、工作、人際關係及日常生活。
「抑鬱症」的徵狀包括持續悲傷、焦慮、有「空」的情緒、絕望;悲觀的感覺、易怒、內疚;覺得自己無價值、無助感、對事物失去興趣、精力減退或疲乏、移動或說話的速度比較慢;感到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差、難做決定、睡眠困難,早醒或睡過頭;食慾和體重改變、關節痛、背痛、腸胃問題;嚴重的還會有妄想、幻覺、輕生的念頭及計劃等。
關於抑鬱症的成因,有研究顯示這是由遺傳、生物、環境、和心理因素結合引起的。曾有抑鬱症的個人史或家族史、生活中的重大變化、創傷、壓力、某些身體疾病和服用某些藥物的人較易患上「抑鬱症」。
與「抑鬱症」相關的併發症包括過剩體重或肥胖,這可以導致心臟疾病和糖尿病、疼痛、身體疾病、酒精或藥物濫用、焦慮症,恐慌症、社交恐懼症、家庭矛盾、人際關係緊張、工作或學校問題、社會隔離、自殘、自殺的想法、企圖自殺等。故此陳太切勿掉以輕心,必須盡快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治療「抑鬱症」主要分為藥物及心理治療。藥物方面,有研究顯示抗抑鬱藥能大大改善抑鬱症的病徵。心理治療方面,認知行為療法(CBT),人際關係治療(IPT),以及解決問題的治療能有效幫助病人改善情緒。家人朋友的諒解和支持,對陳太的康復也是有裨益的。
馬燕盈醫生
資深精神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