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神童程智問:
「有些同學的父母患了癌症,『現等於被判了死刑,做人已經沒有樂趣了!』這些不幸的父母得悉患癌的消息後,是如此同子女說話。我們應該怎樣安慰長輩的病患者?有時候真的害怕因詞不達意而令對方更添悲觀。」
我這天寫了一篇「活好每一天」的文章,現把部分合適兒童理解的四段內容與你分享:
(一)把人生看為交採訪功課的記者,每日為家人搜集平安和喜樂的根據,不限於宗教內或外,體驗哪句說話甚至歌詞有實而不華的力量,要常常重看,心情不好是會很快冷卻愉快的腦記憶。
(二)面對醫生說的絕症,要看為是一個特別經驗,就用自己這教材成為現在的人生目標,研發一種不平凡的提升生命素質來抗衡痛苦感。(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
(三)爸爸若是較理性,面對生命的困擾會較大,因為難控制不肯定的因素;這是過度至探討心靈的處理,需要有經歷和看得通達的人陪伴交談。(家人甚至十歲以上兒童也應學習這種思維)
(四)父母向年幼子女只需交代:「醫生說醫這個病有些困難,但除了醫生外,還有神;有時神會用最好的照顧,來代替只是醫好一個病;神能使病的影響縮少至無,有些病人活到最後一天,比沒有病的人還活得開心,這是可以倚靠神的能力;神還在經上寫著,必照顧病人身邊每個還生存的人,不會令他們一世有孤單的悲傷。」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林後 4:16〉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