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信仰不是講感覺》作者:梁家麟博士】
信仰不是講感覺│梁家麟│環球天道傳基協會│電子書 http://goo.gl/A5YBHf
……轉換一個角度,就是得了這個得了那個,都不能滿足我,惟獨是「某個」最終能滿足我的東西,此「某個」東西當然就是「神」了。
有人問我是否相信有「神」存在。我說:虛擬的「神」我沒有興趣,真實的「神」我倒想會祂一下。
甚麼叫「虛擬」的「神」?那就是人靠邏輯推想出來的概念。
古往今來,人們提出「神」存在的論證是很多的。
奇巧宇宙怎來呢?
譬如說,「神」就是我認識世界背後的信念或假設。這個世界雖然表面看來是亂糟糟的,但我相信它仍還是一個有秩序的世界;日出日落,花開花謝,一切似乎都是有規有矩的。如同一隻錶亦得有個設計師才能設計出精密的儀器結構,世界若是有這樣複雜奇巧的秩序,得是出於一位「神」的創造和設計了。
這是從宇宙的秩序推證「神」的存在。
又或者說,我相信事出有因,凡事皆有它的理由;有兒子便有爸爸,有收穫便有耕耘。既然這個世界存在,便得有個創造者將它創造出來;既然有我存在於世上,便應有個「神」把我引來這個世界。
(說實話,來這個世界,真的不是出於我自己的意願,所以應是別人的意願,「他」要為我的存在負責啊。)
這是從宇宙的起源推證「神」的存在。
心裡空空怎填滿?
轉換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從自身的需要來推論出「神」的存在。
譬如說,我在心底裡常常有一種空洞洞的感覺,覺得不滿足不踏實。即使賺得好多錢,有好的享受,名成利就,風流快活,夜夜笙歌;但曲終人散,夜闌人靜的時候,便有一種強烈的失落感,不知道是為甚麼而活下去而打拼下去。得到了所想要的東西,仍有「這又如何?」(So What?)的想法。於是,我知道這些終日追求的東西,最終還是不能滿足我。心裡有個空間,得給甚麼來將之填滿。
有人叫這個東西做「終極關懷」,就是得了這個得了那個,都不能滿足我,惟獨是「某個」最終能滿足我的東西,此「某個」東西當然就是「神」了。
平情而論,我覺得以上的「神」話,就是證明「神」存在的種種推論,都是有點道理的,只是我個人對這些理論的興趣不大。作為一個啟發思考的話題,你對之感興趣嗎?
對話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世界或者應該有個「神」存在;無論這是因為世界有秩序,世界得有個原因,抑或是出於自身的需要渴求。說說自己的立場,然後給個理由。
信仰不是講感覺│梁家麟│環球天道傳基協會│電子書 http://goo.gl/B0T5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