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恩心窗》寰宇脈搏事件簿 之 間歇暴力 (四)

陳先生20歲的兒子近一兩年間歇地突然發脾氣,破壞物件,負面情緒一觸即發,甚至攻擊別人,令他身邊的家人極之困惑。事實上,小陳患上的「間歇性暴發性障礙」(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會造成各樣不同層面的併發問題,包括個人困擾、人際關係缺損 、工作及學業與連帶的財務或法律事宜,以及各樣身體與精神健康…。

一般治療「間歇性暴發性障礙」的方法有藥物和心理治療。藥物方面,治療一般是利用情緒穩定劑和抗抑鬱藥。但因「間歇性暴發性障礙」是小陳負面成長的結果,故此他要同時接受心理治療,徹底彌補和醫治在成長中造成的創傷!這些的治療不可以針對破壞性的行為與情緒開始,而需要從當時人中心治療法開始。這並不是包庇或縱容小陳的負面表現,乃是利用深入準確的同理心(Advanced accurate empathy)、「無條件正面的接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與尊重(respect),去幫助小陳感受施助者對他的理解,再讓他深入自省檢討自我負面行為的前因後果,並尋求幫助。

其次的心理治療,是進一步協助小陳化解壓抑多年的內在深層負面情緒,包括一些無法表達的憤怒與苦痛。有效的治療模式乃完型治療法(Gestalt) ,如「空椅子」的方法,讓小陳傾訴以前說不出的話。同時,也可使用情緒焦點治療法(Emotional Focus Therapy, EFT) 的方法,同樣是探究更深層的心結。除此之外,心理治療亦可以利用一些處理創傷後遺症(PTSD) 的方法,醫治小陳受了多年的心靈創傷。我們要謹記,小陳「間歇性暴發性障礙」的行為其實是自我防衛的結果,故此要找出真正負面情緒的所在;再者,小陳的問題與家人關係乃是息息相關,所以從家庭系統治療法入手是必需的。

由情緒的層面進到認知的層面的心理治療,是幫助小陳改變他負面的思維方式。小陳無法亦不能阻止別人的欺凌言行和舉止,但他可以改變自己的反應,不讓別人的無良無知的行為影響著他。最有效的模式乃是認知行為治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先找出負面情緒背後失調的核心信念,協助小陳跳出「死胡同」,以正面有效的反應取而代之!其實,不少成長及欺凌問題是無法改寫的歷史,受害者只能透過放下仇恨,正如《聖經》所教導的饒恕,藉信仰帶來心靈上的釋放,讓人能夠勇敢地再上路。

李耀全博士  資深個人、婚姻與家庭治療師


《談天說道》福音專輯逢週三在《明報》購買廣告版面版登,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