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神童程智問:
「常常聽到情緖自制力是可以從小時候訓練的,但我發現身旁很多人都是說易行難,尤其是真實地與性格本質不合者相處時更甚。真正做好情緖自制力,實在需要如情緖輔導的學習所教那樣,每日練習以『勇氣代替害羞』、『溫柔代替憤怒』、『樂觀代替憂愁』、『寬容代替報復』,真是不易而為啊!」
情緒的自制力的確是一個經過恆心練習的結果。先說害羞,分「外羞」與「內羞」。「外羞」是覺得自己被別人鄙視;而「內羞」是過分的自我控制。若我們從小已有很多與陌生人對話的機會,勇氣必會提高。對人產生懼怕是可以心理輔導的,解決害羞的方法就是要讓當事人知道,害羞就是自我懲罰!故此,只要回想過往的光榮事,就可從而得回安慰。
至於對付憤怒,我們要留意最多傳達的身體語言是厭惡,其次已是憤怒。向人反擊更易提示自己原有的痛苦感覺,用處之泰然的反應卻可挫敗對方的銳氣。人可以控制把握心情不好的時候,去做謹慎的決定,因為心情不好的時候,只會多做直覺反應,有時卻是魯莽的抉擇。
對付憂愁,是要質疑自己對生活有挫折感的解釋,心情自然會好轉。
寛容取決於能饒恕人,很多時候竟會發現,本來不滿的事情原來對自己有益,例如鍛練忍耐力。寬恕可釋放出更多負面情緒,也認定這經驗可免受下一次的損害。若我們從對方觀點明白他為何如此做,更可幫助我們有思考的彈性,日後的解困能力也增加不少。
經文: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5:3-4〉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