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神童程智問:
「我對心理學很有興趣,希望學以致用,藉心理輔導的專業知識去幫助和關心更多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但與朋友交談時,聽說性格太內向的人是不適合;如能重新選擇,性格外向的人士是否比內向的人士有更多好處和優勢?有沒有科學依據?那麼,天生性格內向的人士需要徹底改變嗎?如果過分內向、沉默寡言應該怎樣改善?
性格內向的人士較易有以下特徴:覺得別人不在乎自己、無人了解自己、易受不經意的說話中傷、不忍心拒絕別人所託、有更強第六感知道別人要說甚麼、認為不變才安全、與人傾談之後需要稍作休息才復原。
近代科學有研究指出,內向的人士有0.1%基因即D4DR 影響因素,對新奇事物及嘈吵反應較弱。內向人士是縱向思考致很深入,外向是橫向,故對很多資訊的認知仍很靈活。
內向的人士需要作出改善嗎?事實上,很多人的性格都是具備「外向」「內向」的綜合性。心理大師榮格指出,破壞個人天性會成精神病人,若把內向的人士硬改為外向,反失安寧。一般人羨慕外向人能社交廣濶,然而外向人不一定親切待人;況且外向人更怕寂寞,有堅強外表,內心卻脆弱。一個有趣的統計顯示,諾貝爾奬得獎者中有百分九十五是屬於內向人士。
內向風格需要改善的地方,就是容易壓抑情緒不表露感覺,這會傷害自己的,如果超過限度便會成為身心症的病人;而且內向的人士常常自認這那做得不好、不完美,以致自卑。故此,他們可以多牢記別人的名字,主動向人身邊的人問好,以減少自卑感;同時也要配合合適的打扮和行為,如挺胸昂首而行、目光正視、聲線提高和服飾得體;與人傾談時,要留意別人有否邀請說話的暗示,面部表情隨說話內容要有變化,加強感情;想打斷別人的說話時需有禮貌:「對不起,我想補充一句。」同時,要把握頭半分鐘,先發表精簡意見,若能使人覺得說話爽快易明,已是一個受歡迎的好友條件了。
就是所有按著我的名被召的人,是我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是我所塑造,所作成的。〈賽43:7〉
余德淳博士 EQ訓練 研究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