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情》父母「BLOG」專訪:以為不需要,其實孩子很想要── 蔡惠雲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638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子好像安全感不足,表現畏縮退避,怎麼辦?」「孩子品學兼優,但就是情緒出問題,如何是好?」爸媽,這是你現在所遇到的問題嗎?別沮喪!即使遇上了問題,也有解決辦法。遊戲治療師蔡惠雲有建議,為孩子補救安全感需要「媽媽的同在」,教孩子對抗情緒問題需要「親密擁抱」,雙管齊下,加上父母聯手,幫到整個家庭!

孩子退縮,只因不夠安全

蔡惠雲Stella除了是遊戲治療師,也是言語治療師及心理輔導員,對小孩子有相當深入的研究。她喜愛治療師的工作,即使兒子出生後,仍沒有打算放棄。「讀遊戲治療Master時,也跟同學們討論過『是否一定要全職照顧孩子呢?』Director權威地表示『不一定』,理由是『事業心重的人用全時間照顧孩子,可能脾氣會很暴躁。』我選擇全職工作,原則是其他時間全留給孩子,珍惜家庭時間。」後來,Stella在信仰上有反思,她重新考慮應否繼續全職工作。這邊廂:「我讀了的書只用來照顧兒子,會否很浪費?」那邊廂:「聖經講賢德的婦人其實需要的錢不多,應該全職照顧家庭更好。」Stella當下想出一個折衷方法。「轉半職工作,工作、家庭各一半。以前從沒有這個打算,總認為是All or none吧!」

給自己彈性,她有不少新發現。「轉職後,最大的分別是我可以帶兒子上學,他適應得很快,看著他成長。」當時兒子約四歲,仍讀幼稚園。「初上學,下學期哭到學期尾。但我帶上學,他主動說『媽媽,今日送到大門口就OK啦!你快走吧!回家寫文章呢!』見他一日比一日進步。」Stella在家觀察到從前不知道的情況,「他兩歲幾有工人姐姐照顧起居,吃飯一定餵他。他吃得很慢,我以為他不專心;原來姐姐煮的食物很難吃。外婆煮的,他吃得很快、很享受。吃是滋養生命,很重要!我現在一星期有四天陪他吃午餐,親自陪他開開心心地吃,與對著工人,一個人吃,完全不同。」媽媽多陪伴在側,兒子安全感指數提升,連帶社交也有明顯改善。「表現主動得多,主動叫出別人名字,主動提議跟小朋友玩,之前總是膽怯。家長說小朋友退縮,小朋友不是沒有技巧,只是不夠安全感。」

以為不需要,其實孩子很想要

Stella還認為要多抱抱孩子。時間充裕了,她每日問兒子「抱夠了嗎?」別輕看「抱」這個動作呢!「有研究講抱(Physical Touch)會產生正面賀爾蒙及激素,令人有安全和開心的感覺。研究說一日抱四次,僅可以生存;抱八次,心理健康;抱十二次,帶來成長。」Stella向家長建議「抱」,家長反應不一。有家長感嘆「日日都頑皮,怎抱?」Stella說:「乖巧時抱多些,別聚焦在負面地方。有家長表示抱多了,問題好似減少。我自己都抱多些,有時抱兒子,他會跳走。我問『今日抱夠了嗎?』他說『還未夠﹗』又再走走走……玩起來。有時遲回家,都要抱夠他為止。以前沒有問,問起,原來有這個需要。」孩子已長大,都小學了,還要抱?「抱到十二歲都要抱。大人傷心時,擁抱一下都會得到安慰,這是人的需要。」

Stella是專業治療師,見過不少Clients,有些例子能給作媽媽的她帶來正面啟發。「香港大部份家長注重學術,注意到孩子在功課上出問題。可我的角色並非迎合家長,加快孩子做功課的速度,我要做的,是幫他們檢視彼此的關係。」父母要求高,孩子亦然。壓力來了,又沒有適當方法抒發,行為問題就出現,當中有品學兼優生。「鼓勵他們多玩,多作Physical touch。我用遊戲幫助他們,舉例:在身上定一點,一被指中就要動起來。很有趣,父母只會輕輕點一點,而孩子卻會熱情地緊擁著他們。實際經驗告訴父母,以為不需要的,其實孩子想要,只是不敢要求。父母了解孩子需要,找到方法交流,行為問題已經不重要。有良好關係作根基,很快不用再見我。」父母不跟老師站在同一陣線施壓,而是安全港,孩子就有力量去應付功課和考試。

記著,遊戲是孩子的語言

孩子年紀小,還是多玩玩比較好。遊戲當然是Stella的拿手好戲,但她跟兒子玩得很隨意。「因著他的興趣玩,多講出他的想法,『嘩!你好開心,因為你開到這樣東西。』講多些跟他有關係的事,陪著他玩,都會很開心。戶外活動就去公園,行山,去沙灘,有甚麼玩甚麼。陪他,一起互動、經歷,就是精髓。」在玩的時候,Stella表示可以為孩子調節情緒。「遊戲是小孩子的語言,就算不出聲,玩已是表達。孩子只需要玩,玩對他來說很重要。現在講腦的科學,遊戲同腦部牽涉Idea、情緒、社交、開心,包括在一起。與人遊戲多互動,對社交情緒、創意部份有益。父母可以在孩子玩的過程幫他調節情緒,對腦部發展重要。孩子情緒高漲?把他拉一拉回來。玩到悶悶的,拉高他的情緒,又高又低地調節。還有Anger management,做不好也會有問題。」原來玩,亦大有學問。

也許,Stella深明與兒子建立良好關係的竅門吧,她跟兒子關係比較親密,反而兒子不太親爸爸。「爸爸工作時間長,回家說幾聲之後就發命令,兒子未必會順從。」轉捩點,爸爸主動去上媽媽的課堂學習技巧,再回家應用。不過,Stella在家不會用專家的角色指導丈夫,她甚謹慎。「我不會Comment他。」但他們亦曾就教導方法起磨擦,「有不協調。大家都想兒子吃多些,我給一定份量,吃完就得。老公卻邊吃邊加,即是兒子吃極都未完。我生氣,『即是信不過我啦!』大人關係不好,整個家庭氣氛都不好。父母要聯手維繫。」Stella當然看重良好關係,協調、改變一下就好。

撰文:錢妙儀

MingPao-3Mar-output2revised

給「父母BLOG」專頁讚好﹗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bloghk/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