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強颶風肆虐破壞新奧爾良十周年的前後,美國政客一窩蜂關注起氣候變化問題。前總統布殊回到了受災嚴重的地區慰問老百姓,而現任總統奧巴馬則推動新的清潔能源法案,並親到亞拉斯加視察北極圏冰川。其實,民主及共和兩黨,正默默部署各自的環保政綱,及早為明年的總統競選拉票。
膚淺的「政治騷」常有反效果,因為它會提醒選民你們從前不做事情,現在才功利地聊以交代,反之,可能對你們將來是否真心真意的去幹,劃上了巨大的問號。不過,事情亦反映美國這個一向對氣候變化問題持冷漠和相重標準的大國,人民逐漸覺醒到環保的切身關係,我們很希望它能夠持之以恆!
我剛從北極做完科研考察返港。在我過去八次的旅程中,最親切與我們每天接觸的動物,非海鷗莫屬。這種飛禽在中文聖經上譯為「魚鷹」,是被列為不潔的動物〈利11:16;申14:15〉,主因是它若找不到鮮魚進食,就會覓動物的腐屍為糧。其實海鷗並非兇殘,是因為漁民把魚網掠,並且把它驅走趕絶,才不得已吃死掉了的腐屍罷了。有新鮮肉誰不愛吃?在北極圈天高海濶,魚產豐饋,我們看到海鷗在藍天白雲間遨翔,何等灑脫?只要冰封未至,大自然依舊生趣蓬勃!
我們不要隨便把人或事物範本定型,因為這定型的範本往往是由我們的主觀和偏見所建構出來。政治是互動和流動(Dynamic)的,對氣候變化和環保的態度亦可以與時並進,我們能不把自然萬物,包括了冰川和候鳥,亦看成為「鄰舍」,以大愛彼此包容,共存共榮?
綠洲忠言: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存不息的。〈林前13:7-8上〉
何建宗教授
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
綠色力量會長
《談天說道》福音專輯逢週三在《明報》購買廣告版面版登,歡迎奉獻支持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