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情》逢週二在《明報》教得樂刊登,本期為2015年9月1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一)家長教練的思維
教練學看每個人為獨特個體,並按著天父所賜予的潛能,以開放的心扶助他們發揮所長,健康成長。基於相信人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所以教練盡可能不提供答案和方法,卻會透過聆聽他們所想所行背後的信念,以提問問題方式,啟導他們思考,擴闊解決困難的能量,並會如啦啦隊般,鼓勵他們前行!
每一個人都需要別人的信任和肯定,孩子更需要。當他們嘗試處理自己的問題時,同時嘗試承擔責任,這就是成長!例如:一個小學生與父母爭議,要先把一星期的零用錢用在購買一樣玩具時,父母可以和他/她討論這選擇會帶來的結果。如果子女在明白可能帶出的結果,並願意負上責任,具教練思維的父母會尊重子女的決定,並且相信他們有能力解決可能引伸的問題。事情結果已經不是最重要,反而是孩子學到什麼才是最重要!
真人真事電影「弱點」(The Blind Side)講述一對白人基督徒父母,收養了一名黑人少年人,發揮他天生保護別人的特質,成為美式足球最佳保護隊友的球員。當世界不同大學來向這名年青人招手,邀請他參加他們大學的球隊時,媽媽跟這位養子說:「這是你的人生,就由你自己來做選擇!」兒子問:「即使我只想如養父一樣煎漢堡包?」媽媽重申:「這是你的人生,就由你自己來做選擇!」
家長們,先自己掌握教練的理念和技巧,並且先自我導引改變成一位具教練思維的父母!
(二)家長教練的榜樣
家長教練如果能在生活中主動選擇由「低階狀態」走向「高階狀態」(參考圖表),[1]對自己予以肯定,常存感恩的心,和培養對事物的好奇心,會帶來相對應的情緒反應、行為和影響。家長教練要自然流露正面人生態度,發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子女在耳濡目染中,把「高階狀態」信念轉化為成長和抗逆的能量。
思想
(信念、態度) |
感覺
(情緒反應) |
行為
(行動、反應) |
結果 (成果、影響) |
|
高階狀態 | 「我得天獨厚」
高人一等 有價值 充足 |
有自信
具啟發性 渴求 樂觀 |
感恩
有創意 有目標 有反應 |
喜樂
平安 滿足 彈性 |
「我經常感恩」
常欣賞 獨特 珍貴 |
慷慨
有能力 精力充沛 正面 |
貢獻
給予 支持 道謝 |
圓滿
親密 安全 伙伴 |
|
「我滿有好奇心」
奇妙 有趣 吸引人 |
開放
接納 迷人 驚奇 |
問問題
專注聆聽 開放自己 尊重 |
學習
與人連結 信任 友好關係 |
|
選擇 | ||||
低階狀態 | 「我是被孤立」
你我對立 審判 比較 |
「好過」
(自大) 「差過」 (自恨) |
挑剔/輕視
判斷/責備 自衛/保護 廢話 |
張力
距離 退縮 屈從 |
「我是我的角色」
我被標籤 對號入座 非贏則輸 |
無安全感
被驚嚇 多疑 害怕 |
歸因
抗拒 攻擊 阻撓 |
矛盾
爭競 政治化 戰鬥格 |
|
「我無權力」
我不能 我進退為艱 我無助 |
抑鬱
失控 孤單 失望 |
動彈不得
等候/希冀 負面 反應過激 |
受害者
下沉 被人操控 放棄 |
(三)家長教練的實踐
- 因應子女能力來導引
教練學背後,假設人有能力作合理的分析,所以面對成長中的孩子,運用教練導引的方法時,要因應孩子的能力程度,邊試邊觀察他們的表現,評估他們的能力水平,再作開放相對應的自決空間給他們。
- 放手:讓子女揀似乎不是最好的選擇
由於教練學同時著重成長和結果,許多時家長教練即使知道子女所選擇的未必是最好的,也要放手。事後,可與他們討論學了什麼,怎樣把這經驗放在其他處境中;這是人建立自我解決困難的成長過程。
- 培養他們更正信念的能力
信念影響人的情緒、行為和表現,[2]家長教練要幫助子女擺脫負面情緒,重建積極的人生態度。可試用ABCDE法的五個步驟:逆境(Adversity)、信念(Belief)、後果(Consequence)、反駁(Disputation)和激勵(Energizing)。[3]簡單來說,今天落雨不能打足球,連個天都唔鍾意我,改為明天一定會好天,因為明天會更好,到其實落雨又有什麼好驚呢?
雖然家長教練導引子女一起探索成長,比直接指令所要求的時間、智慧和耐心多,但長遠來說,卻能培育他們活得有力,有成就感和更有承擔。作為父母,你會怎樣選擇呢?
羅淑芬
美國三一福音神學院教牧學博士
「焯亮教練及領導事工」創辦人及總監
美國約翰麥斯威爾團隊認證教練
[1] 羅淑芬,《人生Cha Cha Cha,你也可以做個助己助人舞動人生的生命教練》,天道出版,2015,頁202。
[2] 同上,頁199-200。
[3] 頁78。